响水县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响水县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响水大有镇康庄村:稻乡谷里春潮涌动
发布时间:2023-04-12     浏览次数: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春雨落,万物新。走进响水县大有镇康庄村优质稻麦基地,拔节孕穗期的小麦青翠欲滴、生机勃勃。该村2万亩优质稻麦基地的小麦正孕育着新一轮丰收的希望。

“过去我们每家每户小田小块无法机械化生产,效益低下,在土地上看不到希望的年轻人外出发展,留守老人种不过来,只能‘望天收’。去年,村‘两委’流转土地规模化生产,创建优质稻米基地、兴办康庄品牌米厂,在流转土地时,我先得到每亩800元的租金,二次分配得到200元,现在丰盈分配每亩又得到了100元,算起来每亩地总收入有1100元,和之前比增加了一倍,听张书记介绍明年应该会更多。”康庄村9组村民代表在近日召开的江苏新蓝海康庄生态农场有限公司丰盈分配大会上自豪地说。

康庄村始终抓牢夯实粮食生产“耕”基,使荒滩变粮田,探索延伸和拓展稻米产业链,培育发展新型农业市场主体,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为构建国家粮食安全新发展格局贡献“一域之粟”。

改革驱动让农民挑上“金扁担”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迫切需要改革增动力、添活力。深化农村改革,必须继续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这条主线。康庄村党委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通过村集体牵头成立江苏新蓝海康庄生态农场有限公司,围绕推广种植优质稻麦品种做大做强传统稻米产业目标,开展土地流转,变革现有的经营权,农田集中连片整理机械化耕作,发展农场化规模经营。激活农村各类资源要素,完善联农带农基础分配、二次分配和丰盈分配土地增值收益运行机制,探索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打造有机“康庄大米”品牌效应,提高亩均土地收益,最终实现集体和流转土地群众共享改革的发展红利,让农民挑上“金扁担”,实现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

农耕文明续留住乡风乡韵乡愁

推进农村现代化,不仅物质生活要富裕,精神生活也要富足。近年来,康庄村通过党组织引领,以“稻”为媒,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本着留住乡风乡韵乡愁理念,健全自下而上、农民参与的实施机制,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弘扬敦亲睦邻、守望相助、诚信重礼的乡风民风,加快建设新老融合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着力打造乡村治理“红色样板”和稻乡谷里乡村农旅结合新模式,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做到乡村社会形态完整有效,文化基因、美好品德传承弘扬,农耕文明和社会文明交相辉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广大农民自信自强、振奋昂扬,精神力量充盈。

智慧科技助生态农业提档升级

依靠科技驱动,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量的突破和质的跃升。杂交水稻制种是康庄农业的特色经济产业。近年来,利用中粮家佳康2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沼液灌溉农田,创建盐城市生态循环农业园,实现生态农业循环可持续性发展。今年,在市县黄河故道乡村振兴产业政策帮扶下,助力生态农业提档升级的村现代智慧农业园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同时,该镇党委注重全面培训提高村班子领导乡村振兴能力,不断优化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服务提质。该村在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育好用好乡土人才方面发力,着力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强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政策让我们种粮农民有钱赚、得实惠,粮食主产区不吃亏、多产粮。”康庄村党委书记张玉海说,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康庄村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改革创新,稳定高标准农田粮食播种面积,推动形成粮食兴、产业旺、经济强的良性循环,优化联农带农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共富机制,推进新老村庄融合发展,美化宜居宜业环境,打造振兴路上走得近水、看得见绿、留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