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在老舍中心社区的薄壳山核桃基地里,成熟的薄壳山核桃一簇簇挂满枝头,“啪嗒、啪嗒”,颗颗饱满的棕色小果子随着竹竿的敲打纷纷掉落地上,东吴村村民夏玉花正和她的几位工友一起弯腰捡果子,放进手中的小桶,满了再倒进地上的袋子里,如此反复。
“我们每天都来基地干活,一天100元,对于我们这个年纪来说,在家门口工作既贴补了家用,还能照顾到孩子,我很满足。”夏玉花喜笑颜开。
得益于日照、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我县先后在开发区、运河、老舍、六套等高速高铁沿线栽种了1.1万亩的薄壳山核桃,同时依托南京林业大学、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科研技术,加强薄壳山核桃的选型和科学管护,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特色产业项目。
“基地现有3500亩薄壳山核桃树,其中2000多亩今年刚挂果,采摘期半个月左右,产量多的树能长8斤,预计今年总产量约10000斤,明年可达15000斤。现在市场价3元一斤,经济效益还是可观的。”老舍中心社区薄壳山核桃基地负责人刘洪明看着硕果累累的核桃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虽然种植薄壳山核桃“钱”景可观,受益时间长,但从小苗栽植到进入丰产通常需要8~10年,这个时间段既是树体整形培育的关键期,也是全部投入的重头戏,面临着资金与技术的双重挑战,如何破题?“我们采取‘林下套种’模式,通过在林下空地套种南瓜、小麦等,多渠道开源增收,提高土地收益。”刘洪明说。此外,薄壳山核桃除了丰富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它还有着不可忽视的生态价值,核桃树长大后可以涵养水源,增加林地面积,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