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爱国在全县加快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会议上强调
抢抓机遇 奋发有为
奋力走在苏北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前列
单永红主持 邵礼青等出席
本报讯 (记者 陈晶晶 王双飞)9月18日上午,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加快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会议。县委书记崔爱国出席会议并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市委七届六次全会和省市加快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抢抓机遇、奋发有为,奋力走在苏北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前列。县长单永红主持会议,县委副书记邵礼青以及杨荣生、顾祝生、薛风林、王鲁文、周汝琴等出席会议。
崔爱国指出,要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增强加快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是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的重大政治任务,是顺应“四化同步”发展规律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更是全县各级干部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全县上下要思想再统一,认识再提升,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市的最新部署要求上来,把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作为推进跨越赶超的重大机遇,切实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奋发有为,主动作为,奋力让农民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
崔爱国强调,扎实做好改善农民住房条件工作,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就是要顺应群众改善生活条件的需求;一个基本的政策,就是要让农民群众享有与城市商品房同样质量的住房保障;一个基本的方法,就是要激发出老百姓集中居住的内在动力;一个基本定位,就是努力走在苏北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前列。全县上下要进一步提高目标、加大力度、全力突破,确保今年底基本建成16个新型农村社区;2020年前完成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建成新型农村社区50个;2022年前农民群众有改善意愿的老旧房屋和“空心村”改造基本到位,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新型农村社区;2035年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全面改善,城乡空间布局全面优化,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全面完善。
就如何抓好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崔爱国强调要坚持目标导向,努力走在苏北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的前列。要突出规划引领,遵循发展规律,完善规划布局,提升规划质量,注重特色风貌,着力提升农村集中居住水平;要坚持系统谋划,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高质量脱贫相结合、与农村环境整治相结合、与改造提升集镇相结合,统筹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整合政策资源,切实做好土地和钱的文章,发挥好政策引领作用,努力破解资金难题;要重抓设施配套,按照“强富美高”的要求,狠抓工程质量,完善功能配套,努力建设群众满意工程,进行高水平设计和高标准建设,把新型农村社区建成优质工程、暖心工程;要坚持“四化同步”,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提升中小企业园建设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加快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强化农民集中居住的产业支撑。
崔爱国要求,要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如期实现。农村住房改善与农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关注度高,全县上下要按照省市最新部署要求,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确保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向前推进。要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县镇村三级联动,三级书记一起抓。各镇区要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挂帅、亲自研究、亲自部署推动,各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要做好群众工作,做到政策宣传到位,规划展示到位,群众参与到位,赢得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真心实意帮助群众办好实事;要强化督查考核,建立健全月督查、季通报、半年观摩评比、年度考核奖惩等工作机制,实行严格的考核奖惩,确保县委、县政府明确的目标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单永红强调,要认真学习领会、全力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抢抓当前建设的黄金季节和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的窗口期,快速度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让农民群众早日搬进新居;要坚持同步谋划推进社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建成一批新型农村示范社区,让农村广大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卯足干劲、敢于创新,力争使响水农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会议播放了反映改善农民群众居住条件的电视专题片。南河镇、大有镇、六套中心社区、老舍中心社区、国土局作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