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夏月明 陈晶晶)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依靠科技引领。1月26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江苏:科技富农,打造农业发展新引擎”为题,用1分52秒时间对响水依靠科技创新,发展西兰花等高效设施农业规模化种植,带动群众致富,推动乡村振兴进行重头报道。
报道称,新年伊始,“江苏省农科院西兰花产业研究院”揭牌,江苏省内最大的西兰花种植地盐城响水县正式与省农科院联手合作,将为这里正在蓬勃兴起的西兰花产业插上强有力的“科技翅膀”。如今这里的西兰花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还出口到日韩、欧美。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要争得主动权,技术是关键,响水县陆续引进60多个西兰花新品种。随着西兰花产业研究院的成立,下一步将在品种创新、品牌创建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
在新闻中,县委书记崔爱国接受央视采访,他说,我们测算一下,西兰花每亩能带动农民增收4000元以上,我们全县西兰花等特色农产品达到20万亩,已经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报道还称,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江苏最新发布的《“十三五”后半期农业重大科技需求报告》,鼓励科教企协同创新,鼓励涉农科研院所与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开展交流合作,同时推进农业科技进村下田,促使农业科技与产业“大对接”。
近年来,我县上下以富民增收为目标,不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广大农民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做足土地富民大文章,实现了高效设施农业快速发展。享誉海内外的西兰花产业仅用3年时间,种植面积就突破4万亩,成为富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总投资达8亿元的江苏大地九丰现代农业项目,通过与贵州九丰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将带动周边农民种植高效蔬菜5万亩,建成全国一流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成为带动响水现代高效农业继续蓬勃发展的“龙头”和“样板”。
依靠科技实现规模发展的还有大葱。在运河大葱种植基地,经过国内企业与农业科技人员的不断研发,具有数十项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的国产新型苗盘在这里批量生产,不仅更适合响水当地的机械化种植条件,而且也极大的降低了成本。大葱栽植实现全程机械化,操作简单高效,其效率是传统人工种植的40倍,显著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率和劳动力价值。
除此以外,浅水藕、生态大米、蔬菜毛豆、标准化生猪养殖等产业纷纷安装了“科技翅膀”,依托科研院所提供技术支撑,成为全省专项农业基地的标杆,实现了响水高效设施农业蓬勃发展的“乘数思维”。
肥沃的土地资源、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高质量的农副产品,不仅让响水成为全国各地市场的供应商,也成功吸引了俄罗斯、以色列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日韩、欧美等市场的青睐,美国博德克公司率先与响水合作建设高品质出口蔬菜生产基地,按照国际一流的技术标准,不添加任何农药,培育种植的蔬菜专供美国和以色列市场。也正是由于和国际公司合作,响水的农户们足不出户,学到世界一流的种植技术,亩产效益也得到大大提高。
据统计,2017年,全县新增大葱1.2万亩,西兰花、蔬菜毛豆4.1万亩,浅水藕1.5万亩;全县新发展蔬菜园艺作物面积达8.2万亩,其中设施农业面积2.2万亩。南河、张集、运河、六套等镇区均新建成万亩现代农业园区,有力促进了全县现代高效农业走上跨越式发展快车道。
现如今,响水西兰花享誉海内外,响水的浅水藕远渡重洋,响水的大葱跨过国境线,生态大米、蔬菜毛豆等均成为众多国家和地区大众餐桌上的“香饽饽”。
在2017年12月29日的县委十届四次全会上,崔爱国在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现代农业实现新突破。按照县委全会的部署,全县上下乘借西兰花产业研究院建立的东风,依靠科技引领,继续把西兰花、大葱、浅水藕产业作为富民增收的重点产业,建成高品质海外生产基地,不断做强龙头、做大规模、做响品牌,推进现代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让更多的低收入农户过上富裕的日子,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